如果没有特殊的地理背景,军用飞机的坠机事故并不稀奇,毕竟飞行科目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存在着巨大的风险。但如果主角是战斗机中“明星”,特别还是美军航母舰载机,而且还地处印太敏感海域,那么坠机事件则当之无愧地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。
当地时间6月18日报道,一架从“罗斯福”号航母上起飞的F/A-18F战斗机,突然在菲律宾海神秘坠毁,所幸两名飞行员均在关键时刻从飞机中弹射成功,最后被直升机救回,侥幸逃过一劫。美国海军已经迅速封锁坠机周边海域,正准备对坠毁战机实施打捞,以防止战机残骸或者电子器件流落到其他国家的手中。有句话叫,出师未捷身先死,美军航母舰载机为何会突然神秘坠毁呢?
近期以来,美军机坠毁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,甚至连最先进的F-22、F-35战机都在训练中坠毁。如果说,F-35战机坠毁还可以接受,但对于“限量款绝版”的F-22战机坠毁着实令美军心疼。根据相关资料,美国一共生产了186架这款战机,随后关闭了生产线,现在只有174架可用(不包括8架试验机)。因此,摔毁一架就少了一架,这使得美军又开始埋怨,在世界大国五代机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,美军F-22数量明显不足,并将其归咎于洛马公司的停产。至于F-22战机停产的原因,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款战机价格高昂,因为每架战机在当时就达到1.3亿美元,这个价格在绝大多数国家看来都是“天文数字”。但实际上除了价格以外,导致F-22战机当时停产更为直接的原因是,功能定位的偏差,使得美军对F-22战机的需求并不强烈。
F-22战机作为一款发展过程横跨冷战与后冷战时代,机械战争与新兴时代的战斗机,最初面对苏联空军制定的高威胁环境作战的定位,但随着美国从大国对抗转向反恐战争,美军对F-22战机的实际需求出现巨大偏差。一心只醉于空战的F-22战机因缺乏对地打击能力,虽然生逢大战,但却每每只能坐冷板凳。无论是伊拉克、阿富汗、还是在叙利亚战争都没有像样的争夺制空权的任务,也没有对地打击任务。由于在多场战争中,F-22出场的次数不如F-35战机、甚至是不如A-10攻击机的次数多,作用大,所以备受指责。然而,如今美国又准备从反恐战争中抽身,集中精力用于大国竞争,所以无论是F-22战机、还是F-35战机,抑或是F/A-18F舰载机的训练强度都在大幅增加,而这也正是美军主力战机接连坠毁的最主要原因。就此而言,此次F/A-18F舰载机坠毁则更像是拔苗助长的结果。
3月底,“罗斯福”号因爆发新冠疫情被迫停靠在关岛基地,大约4800名舰员中有4000多人离舰上岸接受病毒检测。随后,美军“卡尔·文森”号、“里根号”号、“尼米兹”号,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,就连深藏水下的“田纳西”号弹道导弹核潜艇也出现确诊病例。据媒体公开报道,5月初,受疫情影响的美军战舰已经超过40艘,超过舰艇总数量1/10。毫无疑问,疫情对美军战备状态及全球部署能力等,都产生严重影响。然而,在“趴窝”两个多月,“罗斯福”号航母就急匆匆重新部署在南中国海海域,明显想尽快恢复航母战力,增加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的前沿兵力部署。当然,坠毁一架舰载机并不是什么不可承受的之重。但真正问题在于,“罗斯福”号航母刚刚恢复行动能力,就跑到南中国海海域耀武扬威,显然是在拔苗助长。而这就如同大病初愈的人一样,在病情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用力过猛无疑会祸及自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