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新聞網8月1日電 香港工業總會(“工總”)就2025年《施政報告》向行政長官提交意見書。工總主席莊子雄博士認為,全球政經格局急劇轉變,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與產業變革的關鍵時刻,機遇與挑戰並存;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同時,加快推進創新科技、高增值產業與新型工業化發展。工總建議特區政府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,延續並強化產業導向施政方針,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高增值產業樞紐。
工總在意見書中提出三大範疇,認為可發掘和建立本港未來經濟新增長點,並在各範疇下作出多項政策倡議。
香港作為高度外向型經濟體,面對複雜多變的經貿環境,必須推動經濟多元發展,提升競爭力。工總建議政府繼續推動銀髮經濟發展,包括為企業提供誘因,鼓勵對其產品參與“銀色品質保證”,同時推動企業、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合作,共同開發針對長者的醫療保健產品。為配合政府推廣“清真友善”環境,將極具潛力的清真產業發展成為新經濟增長點,建議政府擴大“新型工業化支援計劃”涵蓋範圍,支持港商增設清真食品所需的專用設備、用具和包裝服務,積極開拓清真市場。
此外,由於環球經貿局勢持續緊張,中小企在經營上仍然面對不少困難,工總建議政府優化各項支援計劃,改善供應鏈資金流,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。具體建議包括暫緩今年3月推行“BUD專項基金”收緊資助比例及首期撥款比例的措施,至2026年9月再作檢討,同時將今年11月到期的“還息不還本”安排再延期一年。
北部都會區發展是香港構建“南金融、北創科”發展格局、深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規劃。然而,目前北都發展面臨行政架構繁複、土地供應進度滯後等挑戰,工總建議政府參照《機場管理局條例》,設立具法定地位的“北都創科產業發展管理局”,按“先行先試”原則,管理幾個主要片區,如新田科技城、北區沙嶺及流浮山等有關土地運用、招商引資、人才政策及產業發展等安排,以加快北都發展。
工總亦建議政府聚焦發展包括先進材料及電子科技、大健康產業、食品科技及食品加工、綠色科技產業等高端製造業行業,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及機械人等嶄新技術,為香港構建“小而精、精而強”的新型工業格局。同時建議政府制定《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策略》,由跨部門攜手合作,從頂層規劃香港發展AI的目標。
作為“超級聯繫人”和“超級增值人”,香港應推動高增值服務業發展,深化與內地互聯互通,並加強國際經貿合作。工總建議政府加快推動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(RCEP)的進程,並與其他地區共同商議設立數字經濟貿易互認機制,例如在“一國兩制”框架下加入《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》(DEPA),加強與國際社會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,提升數字貿易競爭力及創新發展動能。
工總欣見政府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了。考慮到近年全球爭相涉足綠色金屬,建議政府香港可專注發展“綠色金屬”,如銅、鋰及鎳等交易領域,待市場逐步成熟後,可擴展至其他大宗商品領域。工總亦建議成立“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”,匯聚香港、內地及國際的大宗商品業參與者;研究如何利用數碼金融科技(如穩定幣、數碼支付)推動跨境商品交易效率,並在合規前提下,探索未來將大宗商品交易與穩定幣結算掛鈎的可行性與模式。(完)
【編輯:陳卓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