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公益

三色紫贝:本土、南洋与远航者共绘的文昌精神图谱

(作者:林虎,国际记者协会主席)

在文昌这片浸润着海风与书香的古老土地上,人群的流动从未停息。千年紫贝的传奇,实则是三股人潮共同谱写的壮丽史诗——五十多万根植沃土的本土守望者,一百二十多万扬帆南洋的文化火种,以及无数散作星辰却心系故园的远航精英。他们以不同的轨迹,诠释着同一份文昌基因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14_082434_476.jpg

本土根脉:五十多万守望者的文化原乡

文昌东北角的村落里,书声与涛声交织。五十余万不曾离乡的文昌人,是千年文脉最忠实的守护者。他们耕耘着先贤苏东坡踏过的红土地,在孔庙魁星阁的注视下延续“耕读传家”的古训。明清进士的荣光虽已远去,但老宅门楣上的“诗礼传家”匾额、祠堂里绵延的祭祀香火,无不昭示着文化原乡的坚韧。他们是文昌文明的活态博物馆,在骑楼斑驳的墙影与椰林摇曳的风声中,保存着最原初的紫贝记忆。

南洋星火:一百二十万游子的文化反哺

当清代海禁的铁幕落下,勇敢的文昌人已驾船破浪,直指南洋。一百二十多万侨胞如蒲公英飘散异域,却将“文昌帮”的金字招牌高悬星洲、曼谷、西贡。他们在橡胶园挥汗,在锡矿场拼搏,用血汗铸就商界传奇。更可贵的是,这些“文化吉普赛人”始终心向故土——南洋骑楼的巴洛克穹顶在文昌老街升起,侨捐学校的琅琅书声取代了渔村的沉寂。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汇单,更是将海洋文明的开阔视野注入乡土基因,让文昌成为“海派儒学”的独特标本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14_082450_539.jpg

远航精英:星散四海的文昌密码

“没有文昌人不成机关”——这句海南政界的俗谚,揭开了第三类文昌人的神秘面纱。他们携带着孔庙熏染的书卷气与父辈闯海的血性,从椰林小径走向广阔天地。或负笈求学,或宦游四方,在政府机关、学术殿堂、商业都市中,文昌人的勤勉与灵性凝结成无形的“文昌帮”。他们虽身居异地,却以乡音为纽带,以“文昌精神”为密码,在异乡构筑起强大的互助网络。每逢清明,飞驰回乡的车流;每遇大事,跨越重洋的援手,无不证明:走得再远,紫贝仍是他们共同的精神胎记。

这三股人潮并非孤立存在。本土文昌人为远行者守护精神原乡;南洋侨胞以财富与眼界反哺桑梓;远航精英则用现代资源激活传统脉络。当长征火箭从文昌发射场腾空而起,我们看到的正是三重力量的交响——本土工匠夯实基座,侨资侨智注入动能,航天精英引领方向。

三色紫贝,共绘一卷。本土的坚守、南洋的反哺、远航的开拓,共同诠释了文昌精神的完整维度:它既有书斋里的沉静,又有甲板上的勇毅;既珍视祠堂的香火,又向往星海的辽阔。正是这三重奏的永恒回响,让文昌这座千年古城,永远保持着向海而生、仰望苍穹的少年气魄。

【编辑:郑景文】
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085296087770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867138298@qq.com

电话:0085296087770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