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公益

海南南侨机工:烽火归国路 赤子照汗青

(作者:林虎,国际记者协会主席)

1939年,在浓雾弥漫的滇缅公路上,一辆满载弹药的卡车在悬崖边缘艰难行驶,青年司机紧握方向盘的手微微颤抖,却坚定向前——八十余载光阴流转,海南南侨机工们以血肉之躯撑起抗战“生命线”的壮举,依然在历史的卷册上熠熠生辉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14_083713_084.jpg

1939年,抗战烽火正炽,沿海港口尽陷敌手,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维系国家命脉的关键通道。祖国危急之际,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登高一呼,号召南洋华侨青年回国担任司机与技工。消息传遍东南亚,众多海南籍华侨青年闻讯而动,毅然告别南洋相对安稳的生活与骨肉至亲,踏上报效祖国的征程。据统计,在前后归国的约3200名南侨机工中,海南文昌、琼海等地的热血男儿竟占了近三分之一,人数超过800人,其中仅文昌一县便贡献了200余名赤子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14_083657_019.jpg

天涯赤子 勇赴国难

这些海南子弟,大多来自马来亚(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)的胶园与矿场。他们并非职业军人,却以惊人的速度掌握了在堪称“世界最险公路”的滇缅公路上运输的生死技能。这条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,瘴疠横行,日机轰炸如影随形。海南机工符和礼曾回忆,一次遭遇敌机扫射,子弹紧贴头皮飞过,灼热的气浪几乎令人窒息,但为了将药品及时送达前线,他只能猛踩油门,在硝烟与尘土中奋力突围。

微信图片_2025-08-14_083729_194.jpg

血铸丰碑 功昭日月

在长达三年多的艰苦运输中,南侨机工们承担了战时中国战略物资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。他们运送的军火武装了前线将士,运来的药品拯救了无数生命。然而,这条“抗战输血管”也是名副其的“死亡之路”。超过三分之一的机工长眠于滇缅公路沿线,其中海南籍烈士的确切数字虽难完全统计,但每一个名字都重如千钧。他们中的很多人,牺牲时甚至未能给远在椰风蕉雨中的南洋亲人留下一句诀别。

琼岛铭记 精神永续

战争胜利后,幸存机工部分复员返回南洋,部分选择留在国内。无论身在何方,那段用青春、热血与忠诚书写的岁月,已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深刻的烙印。海南人民从未忘却这些英雄儿女。在文昌、海口等地,南侨机工的历史被郑重写入地方史志,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。每年的纪念活动,总有后人自发前往献花致敬。海南华侨机工眷属联谊会会长林先生动情地说:“父辈们当年为救国,把命都豁出去了。他们教会我们,无论走多远,根永远在海南,心永远向着祖国!” 而最后一位离世的海南籍南侨机工罗开瑚老人,生前总念叨:“当年回来,就为尽一颗中国人的心。”

时光奔涌,冲不淡那份源自琼岛、燃于烽火、归于大义的赤诚。当海南岛的和煦海风拂过纪念碑前洁白的鲜花,我们仿佛仍能听见穿越历史的引擎轰鸣。这轰鸣并非战争的余响,而是民族脊梁在绝境中不屈的铮铮回响——纵使天涯万里,国若有难,必有赤子循着血脉的召唤归来。南侨机工们的名字与功勋,已化作琼州大地最坚硬的基石,支撑着后来者继续守护这片他们以命相搏的壮丽山河。


【编辑:郑景文】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085296087770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867138298@qq.com

电话:0085296087770
返回顶部